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
St. 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Work Hours
Monday to Friday: 7AM - 7PM
Weekend: 10AM - 5PM
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
St. 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Work Hours
Monday to Friday: 7AM - 7PM
Weekend: 10AM - 5PM
美國最近公布了《2025~2030年飲食指南》,由專家團隊根據科學研究與健康數據制定,新指南更強調植物性食物的重要。台灣飲食習慣也可以根據這份指南做調整,有機會讓腦齡更年輕。
2025-04-07.文 / 曾文毅.責任編輯 / 張雨亭、林均.出處 / Web only.圖片來源 /Freepik
這份指南每5年更新一次,不僅會影響美國國內的飲食樣態與人民的消費習慣,全球的營養學界與食品供應鏈也會參考這份指南來做調整。
新指南除了延續「少油、少鹽、少糖、多吃蔬果、少喝酒、少抽菸」的原則,最大的特色及改變在於,更強調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飲食模式,希望藉此降低慢性病的風險,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負擔。
美國目前面臨的健康挑戰仍然是慢性病、肥胖症、心血管疾病、失智症與癌症,這些問題與飲食習慣息息相關,也跟台灣的健康趨勢有著相似之處。這次的指南也考慮到環境永續性,研究顯示,牛羊等反芻動物會排放大量的甲烷,進而加速地球溫室效應。因此,指南建議減少紅肉的攝取,優先選擇植物性蛋白。
由於牽涉的範疇廣泛,指南採取了比較保守的態度,不會過於冒進。並且也參考大量的科學研究,精選出對健康有益的食物,為大眾提供實際可行的飲食建議。
指南建議每天的飲食組成比例:
指南鼓勵以植物性蛋白為主,例如豆類、堅果,因為它們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。其次是白肉,如魚肉和雞肉,而紅肉和加工肉品則建議少吃,因為它們的飽和脂肪含量較高,長期攝取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風險。
有趣的是,這次指南有個特別的改變——豆類(如紅豆、豌豆、扁豆)被歸類為蛋白質來源,不再視為蔬菜。
指南建議減少精緻澱粉的攝取,如糕點、白飯、麵食與含糖燕麥飲等加工食品,而改選五穀米、地瓜、馬鈴薯等原型食物,因為這些食物能提供穩定的能量與豐富的膳食纖維。
過去指南推薦牛奶與純果汁,但這次轉向鼓勵飲用白開水,或選擇添加鈣與維生素D的豆漿來取代牛奶。
重點分享如果要喝牛奶,則建議選擇脫脂牛奶,以減少飽和脂肪的攝取。
指南建議使用植物性油類,如橄欖油,並鼓勵攝取堅果類作為健康油脂來源,而非動物性油脂。
根據我的門診經驗,許多台灣人的飲食習慣與這份指南有不小的落差,而這些差異往往伴隨著較高的腦齡以及較差的認知功能。舉幾個常見的例子:
我建議上班族可以參考這份指南,適當調整飲食習慣,讓自己吃得更健康。實際上,我曾經遇過一些人,在改變飲食習慣後,不僅感覺身體狀況變好,甚至發現自己的腦齡變得更年輕,思維也更加清晰。
此外,這份指南的飲食概念與「地中海飲食」相當接近,而這也是我長年來堅持的飲食方式。雖然我1天只吃2餐,但能量完全足夠,讓我整天都能精神飽滿、專注地工作。
以下是我的日常飲食,給大家做參考:
早餐
晚餐
這樣的飲食方式,基本上符合「3蔬2果」的健康原則,也和這份指南的建議不謀而合。
我認為想吃得健康,不只是選對食物,更重要的是培養「覺察進食」(Mindful Eating)觀念,也就是說,不只是追求口感與方便,而是充分理解食物的製造過程、營養成分、對身體的影響之後,以感恩的心細細品嚐所選擇食物的色、香、味。這樣,以「覺察進食」的觀念出發,一步步調整,就能慢慢建立起更好的飲食習慣。
飲食不僅是個人的選擇,也影響到醫療負擔和環境永續發展。希望這次的美國飲食指南能帶來更多正向的改變,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自己的飲食方式,一起朝向更健康、更環保的方向前進。